冬季小麦灌溉注意事项
发布者:精讯畅通上传时间:2021 年 7 月 21 日
背景

我国是粮食大国,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大田粮食作物,冬小麦主要种植在北方,种植面积极为广泛。冬灌是在冬季对田地进行灌溉,然而,冬季对小麦灌溉经常出现黄苗或冻害,为了达到良好的冬季灌溉效果,必须考虑三个因素,即温度、土壤水分和苗木条件。

小麦水肥一体化
注意事项

当土壤水分小于田间持水量的70%,就需要进行冬灌,冬季灌溉的适宜温度约为3°C。冬季灌水过早,气温高,蒸发量大,不能起到灌水增湿的作用。 小麦幼苗长得不耐冻; 冬灌灌水过晚,气温低,土壤结冰,水不能下渗。 小麦幼苗容易冻死或窒息死亡。冬灌时苗木的状况也是考虑是否进行冬灌的重要条件。健壮麦苗一般土壤墒情较好。 它们可以缓慢灌溉或不灌溉。弱小麦苗可将冬水改为绿水,用水调肥,施肥攻苗,使小麦苗由弱变强。

冬灌小麦的适宜时间经验是:“冬天刚好,夜冻白昼。”一般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7-8°C开始,到5°C左右结束,冬灌的顺序一般是先灌透水性差的低洼地和粘土,再灌透水性强的沙地; 先灌对土壤水分不足或表层水分较差的麦田再灌水分较好、多播的麦田。

冬季灌水量不宜过大,需做到精准灌溉,以免造成地面积水,低温形成冰壳,造成植株上部结冰,根系窒息, 甚至冻伤冻死,影响产量。冬灌后必须及时松土,以免土壤板结、开裂造成破坏。松土除保护土壤水分和防止土壤板结、开裂和通风外,还可以使地温升高,有利于促进幼苗生长,高小麦幼苗成活率,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。

在农村地区,如果冬小麦在越冬前浇水,不适宜用淹水方式,用量要适量,保证当天能完全渗透,不留多余水分。小麦水肥一体化可以根据田间情况来判断是否要添加肥料,提高冬季灌溉的质量。

小麦水肥一体化